新版博客升级完成

如何评价一个清闲的管理者

比如一个部门负责人看上去很「清闲」好不好?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从是否「清闲」来判断一个管理者,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也是极有可能的,重点在于他的团队氛围、工作效率如何。

假如管理者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,那么忙碌起来并没有意义,甚至还不如什么也不做,遗憾的是很大比例的管理者并不这么做,甚至知道也不能这么做,忙碌本身已经成为政治正确,不管事情真正的意义和价值。

一个负责人多数时间并没做具体事情,似乎比较「清闲」,而他的团队又是运作良好的(没出啥大问题,基本满足需求),那么就没必要去改变他,往往是他通过自身探索找到了某种节奏和平衡,组建了合适的梯队,负责人不在时团队也能运作良好是件值得高兴的事,这才是管理有方。

一旦外力去打破这种平衡那就会出问题,溢出成本通常不可忽视,比如来了一个接替者,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措施、流程、加班等等,似乎大家都有序忙碌起来了,其实隐含着危机,员工抱怨增多,工作严重挤占个人时间,付出回报不成比例等等,基层员工的这种问题就是团队涣散的开始,往往还不容易被高层发现,为啥始终不见氛围和效率,这就是原因。另一种是貌似都已竭尽全力,工时很长,产出结果问题也很多,但是领导很满意,就要这种态度嘛,相关的管理者受到赏识,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,劣币驱逐良币的事不能做大家都懂,但实际中要识别这种情况确不太容易,做了也不自知。

打破一个良好而清闲的管理者的动机,大概可归结为两种情况,1. 这么无所事事肯定没干好工作,2. 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
稍加推敲都是不成立的,第一种,无所事事只是你看起来的表面现象,实际可能是他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跟团队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,从表面现象推断出工作结果就非常主观和不严谨,而应该从具体事实判断。
第二种,花更多个人时间不一定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,上面已经讲过瞎作为还不如不作为,一个人成绩达到90分想往100分努力,付出和回报是极不成比例的,既有可能永远也达不到目标,打破自身平衡去做远超能力之外的事情,往往结果不会好。

任何管理都不要违背人性,逼不得已可短期为之,但是一定不能也不会长久。管理要借助满足人性驱动效率,如果做不到就要反思哪里出了问题。

最后,在国内当前环境下,这些观点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价值观有问题,以及政治不正确的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jenwang.me/14850506793674.html


进一步交流:
- Email:jenwang@foxmail.com
- 对于本博客某些话题感兴趣,希望进一步交流的,请加 qq 群:2825967
- 更多技术交流分享在圈子「架构杂谈」,跟老司机们聊聊互联网前沿技术、架构、工具、解决方案等